“在市場上買了東西,還可以用公平秤復稱,但在超市購物卻只能以超市的電子稱為準,有時真不知道買的東西是不是缺斤少兩。”昨日,家住賈盤石上巷的張大爺對此表示很不解:為什么超市就不能設置公平秤呢?對此,相關部門表示,暫無硬性規(guī)定超市必須設置公平秤。
帶著王大爺的疑問,記者走訪了新建北路、長城南路以及高新區(qū)幾家大型超市發(fā)現(xiàn),賣場里除了超市自備的電子稱,并沒有公平秤。“沒聽說超市里還要放公平秤,我們的電子稱一般都很準確的。”高新區(qū)一家超市的營業(yè)員蘇女士說。
隨后,記者在鐘樓巷一家超市看到,在糖果、堅果、水果、大米、綠豆等多種散裝食品攤位前,都只有一臺電子稱。還有很多食品是由超市直接包裝起來的,包裝好的食品上都標有重量和價錢,市民只能按照標簽上的重量購買。
“我們雖然沒有設置公平秤,但平時很注重計量的準確度。”二街一家超市的負責人說,超市內的電子稱每半年都會接受市的檢測。此外,為了提高計量的準確度,超市也經常自行檢測,以防電子稱失準帶來不公平的交易。
“我們也擔心電子稱用久了不準確,無論是給顧客還是超市帶來損失都不好。”該超市負責任人表示,如果顧客對買的食品重量不放心,可到超市任何一臺電子稱上復稱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實際重量與復稱重量不符,可憑購物小票到超市要求合理解決。
“根據相關規(guī)定,集貿市場需要設立公平秤,但對超市賣場暫時還沒有強制要求。”榆林市質量技術監(jiān)督局計量科一位工作人員說,除了每年2次的例行檢測外,計量科工作人員還會經常對超市的電子稱進行抽查檢測。“雖然對超市是否設置公平秤沒有硬性規(guī)定,但我們鼓勵超市自律,能夠按照民生計量和計量惠民的要求去做。”該工作人員說。
對此,榆林市工商局一位劉姓工作人員也表示,雖然超市沒有被強制要求設置公平秤,但超市若能誠信服務,既能體現(xiàn)其服務的人性化,也能得到消費者的信任。